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!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» 发展改革动态 » 要闻报道

扬起生态贵州强劲风帆——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综述(下)

发布时间:     字体:    点击量: 次  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  

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,贵州将大生态作为全省三大战略行动之一,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,将大生态与大扶贫、大数据、大旅游、大健康、大开放相结合,助推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扎扎实实的工作推进,换来了亮丽的生态成绩。数据显示,2017年,全省经济增长10.2%,连续7年、28个季度居全国前3位。五年减少贫困人口650万人。同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,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5.3%,市(州)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6%以上,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%,城市污水处理率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90%以上,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优良,公众对贵州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二位。

 “大生态+大扶贫”释放惠民红利

2018年1月,《贵州省生态扶贫实施方案(2017-2020年)》印发。明确贵州将实施“生态扶贫”十大工程,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和修复力度,同时促进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保护修复中增收脱贫、稳定致富,到2020年帮助30万以上贫困户、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。贵州生态扶贫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更加明晰,这是全省实现生态惠农的重磅举措。

生态环境,关系民生。以喀斯特高原山区为主的贵州,生态条件脆弱,且作为欠发达地区,扶贫任务艰巨。如何把生态与扶贫有效结合,实现生态惠民、生态利民、生态为民,是贵州面临的一场大考。

乘风起航,踏浪前行。贵州迎难而上,用实干和成绩赶考。

把易地搬迁与生态恢复融合起来,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工程,全省对迁出地土地进行复垦或生态修复,既提升了土地经济价值、让群众获得更多红利,又较好地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。2017年全省减少贫困人口120万人,对45.04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。

科学利用生态资源,大力发展能直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绿色产业。2017年,全省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发展刺梨、油茶、核桃、竹等林业产业,吸纳农村人口171.9万人次就业,参与农户人均增收865元;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1449.9万亩,实现产值154.8亿元,吸纳农村人口32.6万人次就业,参与农户人均增收1306元;以木竹及刺梨、油茶、核桃、林化产品加工为重点的林产品加工企业,为农村人口提供就业岗位52万个,人均年收入超过20000元;全省以森林景观资源为依托开展的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,共吸纳农村人口681.8万人次就业,参与农户人均增收1508元。

目前,正在贵州开展的单株碳汇精准扶贫试点,探索“互联网+生态建设+精准扶贫”的扶贫新模式,为生态扶贫再添新绿。

大生态+大产业助推经济升级
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扬起“生态贵州”强劲风帆,“多彩贵州”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,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涌现。

推动大生态与大数据相结合——

基于良好的生态优势和气候条件,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、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、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向贵州聚集,大数据“钻石矿”不断发掘。2017年,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.3%,成为工业经济的第二大增长点。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超过1100亿元。

在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同时,运用大数据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推动环境大数据监控全覆盖。全省建成了空气、水流等自动监测联网平台、数据管理和发布平台、排污权数据云管理平台,空气监测点实现了在线联网和日发布,水质点位各污染因子实现实时监测,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手段更加精准有效。

运用大数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腾讯、阿里巴巴、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为贵州企业提供转型升级解决方案。2016年以来,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、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等获批建设,苹果中国云服务、华为数据中心、腾讯数据中心等项目落地贵州。

推动大生态与大旅游相结合——

用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助力旅游产业发展。全省打造了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、世界文化遗产地、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。2017年贵州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“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”,接待游客人次、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7%和41%。旅游业实现“井喷”。

用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生态环境改善。“绿色+”理念和旅游要素渗透到产业园区、农业园区、示范小城镇和城市综合体之中,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,生态文化旅游、乡村旅游蓬勃发展。

数据显示,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1个、生态县2个、生态乡镇56个、生态村14个;省级生态县7个、生态乡镇374个、生态村515个。建成绿色自行车道1470公里。

推动大生态与大健康相结合——

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、丰富的中药资源,贵州紧扣生态和发展底线,使生态环境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。经过多年发展,大健康医药产业已成为一张靓丽“名片”。2017年,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80亿元,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650万亩,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。

大生态+大开放彰显国际视野

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贵州始终以开放的心态抓发展——

强化区域间开放合作,与泛珠三角、成渝、长三角等经济区建立紧密联系,省际沟通协作机制更为成熟,省际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和联合执法机制逐步健全,能源开发、生态环境保护、绿色产业发展等领域合作取得务实成果。

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以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为导向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。与云南、四川共同设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基金。与重庆、四川、云南共同建立长江上游四省市生态环境联防联控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和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机制。与重庆建立绿色产业、绿色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机制。

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,贵州发出了自己的声音。加强国际间开放合作,连续成功举办8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,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。与瑞士等发达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、机构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。

2013年,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经党中央、国务院同意举办,成为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。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举办,是贵州积极响应中央部署,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成果。是贵州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,提升我国“软实力”的体现。是发挥贵州独特优势、探索发展新路的砥砺足音。(记者 王淑宜)

定制
上一篇:
下一篇:

相关文章

联系我们 | 网站地图 | 隐私及版权说明 | 帮助信息
黔ICP备12000311号-6 www.xtsxmj.com 网站标识码:5200000055
主办单位: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技术支持: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访问量:
省发展改革委首问责任窗口联系咨询电话:0851-85283331 0851-85285073
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110-2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610号